黑龍江日報6月7日訊 近年來,我省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旱澇保收田面積已達7222萬畝,耕地灌溉比例已達到34.4%,較2007年底的21.4%猛增了13個百分點
今年的3月22日是_十個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題“水與糧食安全”,充分體現了當前世界范圍內農業科學用水的重要性和農田水利建設的緊迫性。
我省中低產田比例高、單產低,長期以來,農業靠天吃飯的狀況一直沒有得到根本_,其原因_是農業水利化建設步伐進程較慢,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年久失修,農業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差。近幾年,我省農業在加快大型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通過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農田水利“_后一公里”問題。經近幾年建設,全省旱澇保收田面積已達7222萬畝,其中水田5017萬畝,旱田2205萬畝,耕地灌溉比例已達到34.4%,較2007年底的21.4%,猛增了13個百分點,為我省糧食產量“八連增”作出了突出貢獻。
增糧節水農業大省嚴控水資源
往年的5月,在我省“十年九春旱”的西部地區,正是農民們抗旱保苗_忙碌的時期,而今年,
止水帶佇立在農田里的一臺臺大型噴灌機已經在為農民分憂解難。
今年起,_針對東北四省區實施“節水增糧行動”,結合_的行動,我省今年共建設400萬畝_節水灌溉工程,再加上原本已將建設好的旱澇保收田工程,相當一部分農民已不再為干旱忙碌、犯愁。
我省實現糧食產量在實現連續增收的背后也面臨著產量基數高、生產成本高、資源約束強等新的壓力和挑戰,尤其是水資源的約束越來越明顯。在今年春天全省節水增糧行動啟動會上,副省長呂維峰強調,我省中低產田比例高、單產低,長期以來,農業靠天吃飯的狀況一直沒有得到根本_,其原因_是農業水利化建設步伐進程較慢,農業設施現代化水平低。
據了解,在我省黑河南部、綏化、哈爾濱西部、齊齊哈爾、大慶全部的區域保有耕地大約1億畝左右,占全省耕地50%,但絕大部分是旱田,70%為沒有灌溉設施庇護的“天收田”,多年平均降雨量在400~450毫米之間,水資源量只占全省水資源總量6%,水土資源不匹配,農業生產幾乎年年受干旱影響,其糧食豐歉主要取決于雨水調和程度,是影響全省糧食高產穩產主要因素之一。水利_認為,鞏固提高我省糧食產能,關鍵要在此區域旱田增產上下功夫。
2008年以來,我省_節水灌溉建設進入快速發展軌道,截至2011年底,全省旱田_節水灌溉面積累計達到2205萬畝,而根據今年開始的節水增糧行動計劃,四年內_將對我省投資90億元,加上地方配套資金,總投資達到150億元,將建成1500萬畝_節水灌溉面積,投資規模、建設面積均為東北四省區之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