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的奮力建設,全省旱澇保收田面積猛增千余萬畝,通過基礎工程的建設為我省農業增產增收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統計,2009年到2010年度,全省共新增旱澇保收田面積1291萬畝,占目標任務的32.3%。其中,2009年新增525萬畝,2010年新增766萬畝。兩年新增面積中,旱田565萬畝、水田726萬畝。其中水田2010年新增481萬畝,為建國以來水田(粳稻)增加面積_多的一年。
新增旱澇保收田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分別為642萬畝和591萬畝。農墾系統新增_多,達385萬畝,占29.8%;其次為大慶的221萬畝,齊齊哈爾的195萬畝,佳木斯的153萬畝。
兩年來,水利、國土、農發、發改等四部門共投向全省旱澇保收田建設資金總計85.97億元(不含國土部門2010預計投資14億元)。2009年34.54億元,2010年51.43億元。
旱澇保收田建設得以強力推進,首先得益于我省抓住_拉動內需的機遇。省水利廳在短時間內先后完成了《黑龍江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建設規劃》、《黑龍江省新增千萬畝粳稻_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為旱澇保收田工程項目上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以項目帶動全省旱澇保收田建設全局。近兩年,我省開工建設了尼爾基引嫩擴建骨干一期工程、三江平原灌區工程14處灌區、泰來縣抗旱引水工程、續建了19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開工建設了5處大型灌溉排澇泵站更新改造項目等。通過大項目的建設,配套了一大批灌區骨干工程。在加快骨干工程建設的同時,我省還利用_專項資金,加快田間工程配套,確保所建工程盡快發揮灌溉效益。
經過兩年的實踐與探索,我省已經逐步走出了適合我省地區特點的新路子:適合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甘南噴灌模式、高產穩產大慶市玉米膜下滴灌模式,以及采取綜合節水措施的慶安縣水田灌區建設模式。
來源:中國黑龍江